俄罗斯胜利博物馆“人民的壮举”特展 还原战场 沉浸式展览典范
近几年,所谓的“沉浸式展览”成为非常热门的概念,尽管很多展览打着这个旗号实际效果却有很大区别。
2020年,为了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,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胜利博物馆推出“人民的壮举”特展,在这个特展空间中汇集了近7000件展品,通过多媒体方式,用历史电影、3D全景图,为参观者营造出沉浸式的参观体验。
这是“人民的壮举”特展门票。
这一幕再现了布列斯特要塞的悲壮一幕,在这座紧邻护城河的要塞中,却没有水源,红军士兵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为同伴取水。
在布列斯特要塞中,很多军人家属不得不拿起武器,与苏军官兵并肩作战。
布列斯特要塞是德军最先进攻的苏军重要防御阵地,这里的苏军官兵在被分割包围的情况下,奋起还击坚持战斗长达一个月之久。
德军不得不硬着头皮进攻防御严密的工事群,付出了沉重的代价。
展厅内再现了布列斯特要塞内的场景,残垣断壁与投射的历史电影,让参观者仿佛置身要塞内,与坚定的苏军战士并肩战斗。
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,苏联军官也没有放弃抵抗。
有一种职业叫保卫祖国。
墙壁上投射着德军在入侵苏联后,拍摄的新闻电影。场馆内还停放着德军的各种车辆,参观者仿佛置身于巨大的3D场景画中。
图说:二战德军摩托车各种标记 从番号到参数 透露出特有的严谨
莫斯科与斯摩棱斯克的路标。
苏联军民紧急动员,把边境地区的所有工矿企业,重要物资全部内迁,保留自身实力。
这次疏散规模空前,除了重要企业之外,还有大量博物馆收藏的珍贵艺术品。
与此同时,后方的兵工厂加班加点生产前线亟需的各种武器。通过模型与历史电影的结合,再现了当时波波莎冲锋枪的生产线。
参观者置身于场景之间,观看巧妙布置的展柜。
展厅之间的走廊巧妙地布置成火车站的月台,与墙壁上的电影相互融合。
接下来的展厅中,展示了二战期间苏军的医疗体系。
不仅有医院还有各种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。
通过被炸塌的房顶,可以看到天空中飞过的德军轰炸机。
德军军官的雕塑非常逼真,雕塑身着的军服和装具都是严格按照历史原貌制作的。
冬将军来袭,德军不得不找来所有能生火的木材取暖。
倒塌的铜像与手拿爆炸物的德军士兵,构成了真实的战场。
德军占领了苏联的城堡,将掠夺来的财物装上卡车。
参观者的T恤上印着雕塑“祖国母亲”。身穿红色T恤,头戴红色贝雷帽的就是青年近卫军。
在这样的场景中,很难分辨哪个是参观者,哪个是雕塑。
德军雕塑的面部表情非常生动。
描绘苏军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,在西方媒体的大肆渲染下,仿佛是美英盟军解放了这里。
一位青年近卫军拍摄二战时期的街道。
展厅内布置了多幅二战时期的苏联海报,让参观者能够感受到当时全民总动员的气氛。
反攻的苏军部队进入德国城市,为民众分发食物。
路边喜气洋洋的女兵指挥交通,真实再现了当时苏军占领区的情景,很多当时拍摄的电影和照片都有这样的镜头。
被炸塌的拱门下,是一辆“灰熊”突击炮,充分展现了德军不可避免的灭亡命运。
这里,再现了国会大厦的战斗,这片开阔地集中了德军的重型坦克和88mm高射炮,苏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得以突破。
苏军指挥官身先士卒,带领士兵发起冲锋。注意他手中拿着的是一支卢格P08手枪,来自于之前战斗的缴获。
一支珍贵的卢格P08手枪:父亲缴获的战利品 61年后回到儿子手中
一名红军士兵怀中揣着红旗,手中拿着旗杆,与战友一同冲锋,他们的目标就是在国会大厦的楼顶插上红旗。
在展区最后,还有大量珍贵的文物以展柜方式陈列。
这里还有一座雕像,一位母亲在悼念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儿子。对于世界,他是一个士兵;对于母亲,他是整个世界。在这座雕像前,摆满了参观者敬献的红色康乃馨。
俄罗斯博物馆独特的Bf.109G战斗机 沉睡湖底74年 保留原始状态